精编工程结构设计创新技术论文
工程结构设计创新技术论文摘要:设计人员必须自己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用条件,合理地选用设计程序中的数据和结果。 关键词:结构概念应用 引言 随着结构设计辅助
工程结构设计创新技术论文 摘要:设计人员必须自己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环境和使 用条件,合理地选用设计程序中的数据和结果。 关键词:结构概念应用 引言 随着结构设计辅助程序的普及,在某些工程师设计过程中产生有一种现象— 重应用而轻概念、重计算而轻构造。如何正确的把握概念、合理的应用概念,一 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工程设计的成败。下面针对几个常遇的概念应用问题进行具 体分析。 一、抗震设计中“强剪弱弯、强柱弱梁”不是刚柱柔梁 不能片面的理解为:大截面、多配筋,一味地加大截面和配筋,容易把框架 结构最重要的抗震原则—延性破坏,变成脆性破坏,反而更不利。正确的概念是: 结构在中震下允许某些构件先屈服,出现塑性铰,使结构刚度降低、塑性变形加 大,当塑性铰达到一定数量时,由于结构自震周期延长,虽然结构承受的地震作 用不再增加或增幅较小,但结构变形却迅速增加。为了使抗震结构能维持承载能 力而又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设计时应遵循“强剪弱弯、强柱弱梁”,保证 主要耗能部位具有延性的设计原则。通过控制受压区高度、最小配筋率、梁上部 和下部纵筋的比例关系以及梁端箍筋配置要求来保证梁端塑性铰区有足够的转 动能力;通过各种内力调整系数,来保证“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具体涵义是 调整梁端负筋、箍筋、梁底纵筋与柱纵筋、箍筋的相对比例关系,使结构在地震 作用下梁端塑性铰较普遍、较早出现,柱端塑性铰较少、较晚出现。通过塑性耗 能,避免在较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严重损伤和更强地震作用下发生危及人身安全 的局部或整体失效。在这里,梁端负筋、箍筋、梁底纵筋与柱纵筋、箍筋的之间 的合理比例关系,成了决定结构在较强或更强地震作用下破坏模型的关键因素。 二、工业建筑的楼面设计的活荷载合理取值 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民用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及相关参数取 值遵照4.1节规定,工业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及相关参数取值遵照4.2节规定执行。 工业建筑的楼面活荷载,它的特点是没有像民用建筑的楼面活荷载那样的荷载折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