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速记表格1资料

剂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备注第一章 解表剂一、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君】麻黄【臣】桂枝【佐】杏仁 【佐使】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

1 组成配伍 功用主治 剂名 备注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君】麻黄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臣】桂枝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佐】杏仁 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 【注意】因其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 【佐使】甘草 舌苔薄白,脉浮紧。 “”“”“”“ 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 ”“ 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 ”“” 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 麻黄汤 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 《伤寒论》 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 “ 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 单刀直人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 ” 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 - (《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速记】干妈贵姓。 【君】桂枝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臣】白芍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桂枝汤 【佐】生姜、大枣 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 【注意】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 《伤寒论》 【佐使】炙甘草 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期间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物。 【速记】大嫂炒姜汁。 【君】羌活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歌诀】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黄芩地草, 【臣】防风、苍术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九味羌活汤 【佐】细辛、川芎、 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 【注意】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 《此事难知》 白芷、生地、黄芩 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 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使】甘草 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速记】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君】紫苏叶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歌诀】香苏散内陈皮草,疏散风寒又理气, 【臣】香附子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 香酥散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佐】陈皮 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 《太平惠民和 【速记】扶苏劈草。 【佐使】炙甘草 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 剂局方》 脉浮。 【君】麻黄、桂枝 【功用】解表散寒,湿肺化饮。 【歌诀】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臣】细辛、干姜 【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佐】白芍、五味子、 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 【注意】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 小青龙汤 半夏 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 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 《伤寒论》 【佐使】炙甘草 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 质强弱酌定剂量。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 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juan 不宜使用。(蠲) 舌苔白滑,脉浮。 【速记】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君】紫菀、百部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歌诀】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梗荆陈草, 【臣】桔梗、白前 【主治】风邪犯肺证。咳嗽咽 止嗽散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佐】荆芥、陈皮 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 《医学心悟》 【注意】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 【佐使】炒甘草 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速记】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君】柴胡 【功用】解表散寒。 正柴胡饮 【歌诀】正柴胡饮平散方,防风芍药陈姜草, 【臣】防风 【主治】外感风寒轻证。微恶 《景岳全书》 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腾讯文库方剂学速记表格1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