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作用及与肿瘤关系医学论文
Aurora-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作用及与肿瘤关系_医学论文 【关键词】 Auror-A;有丝分裂;中心体;非整倍体;基因组不稳定性;肿瘤;综述 有丝分裂过程的偏差会造成中心体扩增、染色体异常分离以及
Aurora-A在细胞有丝分裂中作用及与肿瘤关系_医学论文 【关键词】 Auror-A;有丝分裂;中心体;非整倍体;基因组不稳定性;肿 瘤;综述 有丝分裂过程的偏差会造成中心体扩增、染色体异常分离以及非整倍体的产 生,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从而引发肿瘤。为使姊妹染色单体和其他细胞成分能 够均等地进入子细胞,需要一系列蛋白质的可逆的磷酸化作用,这其中包括 Aurora激酶家族[1]。Aurora-A属于Aurora激酶家族,是中心体相关激酶, 在细胞有丝分裂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所以引起众多研 究者的关注。阐明Aurora-A在有丝分裂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深刻理解Aurora-A 诱导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1Aurora激酶家族概述 Aurora激酶家族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参与调节有丝分裂的一类丝氨酸-苏氨 酸激酶。哺乳动物细胞中迄今发现3个Aurora家族成员,分别是:Aurora-A (Aurora2)、Aurora-B(Aurora1)、Aurora-C(Aurora3)[1]。Aurora激酶 家族在结构上具有高度保守性[2],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含有两个结构域,即 可变区和催化区,人类Aurora家族三成员蛋白质一级结构序列的一致性大于 55%,多集中在C末端的催化区,并且都具有活化环和降解框。虽然三种人类 Aurora激酶的氨基酸序列有很大一致性,但它们在细胞内的定位存在差异。 Aurora-A于S早期定位于复制的中心体和纺锤体两极,直到有丝分裂结束后退 出,分布于子细胞核附近[1]。Aurora-B是染色体过客蛋白,定位于有丝分 裂早期的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后期则转移至纺锤体中间区,最终在胞质分裂期 集中于中间体,这种定位使得Aurora-B有调节动粒的功能,是纠正染色体排列 和分离、调整纺锤体检验点和胞质分裂所必需的[3]。Aurora-C也是一种染 色体过客蛋白[4],与Aurora-B、内着丝粒蛋白及survivin等过客蛋白一 样,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分别定位于固缩的染色体及着丝粒上,后期转移到 纺锤体的中间区,在胞质分裂期定位于中心体处,其功能与Aurora-B相互弥 补,以满足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需要。因此Aurora激酶家族不同的亚细胞定位 与各自的功能密不可分,它们在细胞内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调控,参与调节 中心体的成熟、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和细胞分裂。 2Aurora-A的结构 人Aurora-A最早从乳癌组织中检测到,被称为BTAK,又名Aurora2、AIK1、 STK15、STK6、HsAIRK1等[5]。Aurora-A由403个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一级 结构含有两个结构域,一个是可变区,一个是催化区。催化区位于C末端,氨 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催化区内含有活化环和降解框,活化环参与 Aurora-A激酶活性的调节,降解框D-box参与Aurora-A激酶的降解。可变区 位于N末端,此区含有3个box,它们与Aurora-A的胞内定位以及识别、结合 中心体的相关蛋白有关,其中A-box还负责激活D-box的降解功能[2]。 3Aurora-A的周期性变化 Aurora-A激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呈现周期依赖性。其mRNA及蛋白水平在 G1和S期最低,从G2期开始逐渐升高,在G2/M期增至峰值,M期结束后迅速 下降,激酶活性在有丝分裂早期达到最大[6]。Aurora-A在细胞内呈周期性 动态分布:G2期Aurora-A随复制的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在有丝分裂前期, 位于两极的Aurora-A逐渐靠近,并伴有核膜的增厚和内陷。随着核膜的崩解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