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
让教育之爱闪耀智慧的光芒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 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 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 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 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 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然而,爱的方式、爱的表达、爱的手段却各不相同,大有讲究。不 会施爱则不为良师;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果缺乏合理、智慧、精巧 的方法和形式,就不可能达到为师者教育学生的效果,有时甚至会 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 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个猎猎呼啸寒风刺骨,结果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 动,渐渐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 脱掉大衣。两风比拼中,南风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 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北风和南风 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同样, 教师对学生表达爱心的方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曾看过两个教育经典故事:当年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在校园看 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 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在等候。 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