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心阻抗血流图测量的研究-尹威宏
胸部电阻抗图测量的研究文献综述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2 作者 尹威宏 指导老师 况明星胸部电阻抗图又称心阻抗血流图(Impedance Rbe—ocardiogram)、胸腔阻抗图、阻抗心动
胸部电阻抗图测量的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2作者尹威宏指导老师况明星 胸部电阻抗图又称心阻抗血流图(ImpedanceRbe—ocardiogram)、胸腔阻抗 图、阻抗心动图等,是一种判断心脏功能,反映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无创伤性检 查方法,是采用电生物阻抗无创伤测定心脏功能的有用技术,包括泵血功能、收缩 功能、舒张功能和心脏舒缩功能,并能反复检测和连续动态监测。在麻醉、扩血管 药物疗效评价、心力衰竭病情演变、生理学的血流动力学检测和监护方面有较好的 临床价值。 心阻抗图是临床无创检测的一种新技术。根据阻抗血流图的波形、时相、幅 度可以分析相应脏器的血管充盈度、弹性、阻力等,客观地估价各部位搏动 性供血强度和血流动力学数字化。例如测定肢体血流量,心输出量,评价心功能 等。心阻抗血流图近年来用于测量心排量,测定收缩间期、舒张问期,测定外周阻 力、血管顺度,测定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功能以及分析心阻抗微分波形变化等作 为心功评定和心脏病的诊断。 早在1937年,美国Nyboer首先提出采用电生物阻抗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研 究,并正式发表了Nyboer公式,但因与临床差距较大,未被推广应用。然而,20 世纪60年代,随着宇宙航行事业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无创伤性的宇航员心血管功 能检测技术,1966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医院Kubicek改进了此技术,可无创伤的 反复、连续测定心脏功能,其原理就是采用直接式心脏电阻抗技术,并发表定量测 定心排血量Kubicek的公式。1969年美国纽约科学院召开的第一届电生物阻抗国 际会议上,会议上推荐了Kubicek测定心功能的计算公式。直至70年代初,日 本、欧洲各国才普遍开展了ICG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后每2~4年召开1次国际会 议。1981年起,中国代表分别参加了第五至第十届电生物阻抗国际会议。1995年 在德国海得堡大学、1998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2001年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分别召 开了第九、十、十一届电生物阻抗国际会议,中国被推为国际电生物阻抗促进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