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实验报告
第四章 描述性统计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计算诸如样本均值、中位数、样本方差等重要基本统计量,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使分析者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的整体分布形态,对进一步的统计推断和数据
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计算诸如样本均值、中位数、样本方差等重要基本统计量,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 使分析者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的整体分布形态,对进一步的统计推断和数据建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并且,通过例子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包括统计量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析、描述性 分析、探索性分析、交叉表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能够使分析者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即单变量频 数分布的编制、基本统计量的计算以及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 二、实验内容 1.打开数据文件data4-8.sav,完成以下统计分析。 (1)计算各科成绩的描述统计量: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描述性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描述统计量 方差 N 全距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531.210 成绩 45 83 15 98 60.51 23.048 有效的 N(列表状态) 45 表中分析变量“成绩”的个案数、所有个案中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及方差。 (2)使用Recode命令生成一个新变量“成绩段”,其值为各科成绩的分段:90~100为1,80~89为2, 70~79为3,60~69为4,60分以下为5,其值标签:1—优,2—良,3—中,4—及格,5—不及格。分段 以后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最后生成条形图和饼图。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频率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成绩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有效 15 1 2.2 2.2 2.2 19 1 2.2 2.2 4.4 24 1 2.2 2.2 6.7 28 1 2.2 2.2 8.9 30 1 2.2 2.2 11.1 32 2 4.4 4.4 15.6 33 1 2.2 2.2 17.8 34 1 2.2 2.2 20.0 36 1 2.2 2.2 22.2 37 2 4.4 4.4 26.7 43 1 2.2 2.2 28.9 49 1 2.2 2.2 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