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合演《春水渡》与小剧场戏曲

京昆合演《春水渡》与小剧场戏曲   京昆合演《春水渡》是本届小剧场戏曲节唯一的委约作品。这部作品取材于观众熟知的《白蛇传》的故事,舍去白素贞等人物,只留下法海与许仙,将传统戏曲里法海劝度许仙的情节,改

京昆合演《春水渡》与小剧场戏曲 京昆合演《春水渡》是本届小剧场戏曲节唯一的委约作品。这部作 品取材于观众熟知的《白蛇传》的故事,舍去白素贞等人物,只留下法海 与许仙,将传统戏曲里法海劝度许仙的情节,改为法海与许仙互度。当许 仙最后选择回到白素贞身边时,法海被其情义触动,怀疑自己是否错了, 决定去红尘中看个明白,再回来诵经念佛。节目册上的介绍说,他们“是 一对镜像关系,在对方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这显然是今人的视角, 表达的主题也是新的。 前些日子,笔者与朋友交流观感。他认为,戏曲艺术除了富有魅力的 名角,作品的情趣、情感、情节与思辨都可以形成审美资源。相对而言, 传统剧目重情趣与情感,现代戏曲重情节与思辨。《春水渡》将许仙与白 素贞的矛盾冲突放置幕后,只剩下法海与许仙,情节略显单薄,难免审美 疲劳。虽然以今人的视角重新检视法海与许仙的关系,法海度许仙不成反 被其度的结尾,不同于传统戏曲故事。但是,法海的转变,不是随着情节 的推进从人物矛盾冲突中导致的不可逆的结果,而是他自省的成果,正所 谓:“人生处世就是一场修行路,谁也无法替代别人去选择,自省才是最 好的成长。”这种自省,颇有深意,在舞台上娓娓道来,长于教诲,而短 于思辨。 全新的人物诠释之外,《春水渡》在舞台空间与表演的关系、多媒体 如何参与主题的表达等方面也做了尝试。舞台是空的、透的,以半透的薄 1

腾讯文库京昆合演《春水渡》与小剧场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