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姜桥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姜桥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
C.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 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姜桥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 2022-2023 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析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的改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 A.杜甫诗“黛色参天二千尺”、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等,都只是夸张手法,不见得是自觉的“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 形”观念。 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 B.相对于现实生活,明清戏曲中的舞蹈程式和脸谱是一种典型的“变形”,这种“变形”有利于戏 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 曲的发展。 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C.清初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表现了一种蔑视情绪,反映了他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 反叛意识。 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 D.艺术上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强化,艺术家们只有采用这种办怯,才能强烈地表达自己 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 的思想感情。 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 “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平? A.在艺术上,广义层面上的“变形”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普遍现象,而狭义层面上的“变形”只是前 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 者的一种特殊现象。 同,他说:“‘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 B.艺术上的“变形”是相对于客观物象的“常形”而言的,可以说“变形”来源于“常形”,有时 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 甚至“变形”就是“常形”。 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 C.王观国认为沈括对于杜甫诗的批评是“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看来王观国已经有了一定 形”观念。 的“变形”美学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蹈程式和脸谱等 D.大致上,中国古代的“变形”美学观念在宋元时代受到人们注意,而到明清时候这种观念在实践 都是对生活常态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烈,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 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 参考答案: 者主现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 1.C (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原文: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 《鱼鸭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 象。) 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 高标,个性的张扬。 2.D(文中只是说艺术家常用这种方法)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3.B(有时甚至“变形”就是“常形”,错。) 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而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材料一 B.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 的美学意义。 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