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 16个阶段特征9 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含解析)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时代【阶段特征】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实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三大民主制度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市场经济走向计划经济 时代 【阶段特征】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新中国建立和确立,实现了二十 社会主义制度 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三大民主制度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中国建立后,确立了的和平外交方针,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熟。1952年底任务完成,随之开始一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 国民经济恢复 改造工作完成,占据绝对主体地位,高度集中的体制建立。扫盲教育提高了 公有制计划经济 国人的文化教育水平,“”为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科学研究工作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供重要指导。 【主要表现】 1.政治 (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纪元。 (2)逐步确立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人民代表大会 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 另起炉灶 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 2.经济 恢复国民经济,实行“一化三改”;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1956年底,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三大改造 3.思想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 【重点关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转化 主要 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工业 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 况之间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