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止学有感范文
读止学有感范文 读止学有感 最近听翟鸿燊教授的课,听到其讲止学一讲,找来书看后,颇有感触,做一读后感:修养是两层意思,修就是戒,就是戒掉习惯,养就是固,就是稳固好的习惯,“止学”读后感。修养之目的
读止学有感范文 读止学有感 最近听翟鸿燊教授的课,听到其讲止学一讲,找来书看后,颇 有感触,做一读后感:修养是两层意思,修就是戒,就是戒掉习 惯,养就是固,就是稳固好的习惯,“止学”读后感。修养之目的 就是积淀品德的过程,常言道,“小胜靠谋略,大胜靠品德”。易 经上说,“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易曰:鼎折 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就是说德之缺乏,失败是必然的事, 唐朝魏征写《谏太宗十思疏》开篇就说到,“臣闻: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 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 愚,知其不可。” 清代名将曾国藩把自身修养和实现理想的辩证关系总结为内圣 和外王。内圣即修身养性,克己慎行,外王即齐家、治国、平天 下,就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二者的关系是,内圣是根底,外王 是目的。这种关系在四书五经中《大学》的开篇即有详尽的论述。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那么近道矣。”这是内 圣,而外王那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精辟的论述道明了知 识学习、自我修养和实现理想抱负之间的次第关系,这是古人一直 遵循的修为之道。 一个德厚品高的人,他的情绪肯定是好的、稳定的,而品德那 么是“性命”与“修养”决定的。“性”与“命”是两个概念。 “性”是指脾气禀性,佛教讲人有3性,天性、禀性和习性。人之 初,性本善,这是天性;脾气好坏,这是禀性,是习性决定的,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