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风格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

极少主义风格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重要流派之一。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极少 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表现于绘画领域。极少主义主张把绘画语言削 减至仅仅是色与形的关系,主张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体 的不必要的东西。极少主义在20世纪60-70年代盛行美国,又被称作最低限艺术或ABC艺 术。 一、极少主义风格特点 极少主义被用来称谓上世纪60年代美国艺术家的一项艺术活动,包括绘画和雕塑。 1965年,美国批评家芭芭拉·罗斯在《十月》杂志上发表了《,罗斯谈到了当时美国艺术 中出现一种新的艺术倾向。她将这种新艺术的特征概括为:“一种艺术形式,与先前浪漫式、 记传性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比起来,是一种空洞的、中性的、非个人化的、机械式的艺术风 格,观众对它情感与内容的明显缺失,感到非常惊奇。”在当时美国批评界,罗斯是一位严 肃而认真地研究并支持极少主义的批评家之一,她曾将这种新的创作观念与马列维奇的绘画 和杜尚的现成品艺术联系起来考虑,试图为它们找到理论上的依据。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这种新的艺术活动已取得较大的影响,并于1966年举 行了极少主义第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显然,极少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不同于抽象表现主 义的艺术形态。极少主义又称ABC艺术或硬边艺术,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 少、减少、再减少”的原则对画面进行处理,造型语言简练,色彩单纯,空间被压缩到最低 限度的平面,并力图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造者的任何感情表现。极少主义以一种客观、 冷静和非叙事性的眼光与形式,从事艺术表达的艺术倾向或流派,提倡“纯粹的虚无”,追 求最简洁的艺术效果:无空间、无质感、无感情、无气氛,只有最简单的色与形,而在雕塑 中,则体现为最简单的几何形构成。 在视觉形象处理上,极少主义可以说是去除了一些复杂的元素,没有个人主观的诠释, 将艺术的境界达到本质的极少。极少主义使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不具有个人情绪的艺术语 言,被视为是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叛。同时,这一艺术流派也排除具象的图像与虚幻的画面 空间,偏好单一的图像,经常包含着以各自形状安排的小单位元素。极少主义是第一个完全 由美国艺术家发展出来,具有国际性意义的艺术活动,并且在绘画、文学、建筑、音乐等方 面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进而衍生出近代许多重要的艺术派别。 然而,“极少”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简化,相反,它往往是丰富的统一,是复杂的升华。 无论是形式语言、表现主题,还是审美功能,极少主义风格的艺术都做的是“加法”之后的 “减法”。极少主义追求的是用最直接的方式传达思想,之前以往的种种艺术流派更多强调 的是形式,往往因为繁复的形式而使它要表达的思想被埋没、被忽略。繁复到了一定的极至 必定走向极端的简单,最终各种艺术形式回到了它的本原,以极简的方式崇尚自然、崇尚本 原。 在材料的选用上,极少主义借助于彻底与传统艺术脱离后追求创新,艺术家多选用非天 然或工业材料。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如同工程师一样,显现的是社会属性。他们意图除去 这些有机的活力,使用无机材料,没有历史内涵,抽象冷峻,不给观众联想的余地,更能注 意作品本身。极少主义追求无内容、无主题的表现,作品直接与观众产生沟通,手法上多采 用系列化的方式。同时极少主义风格的艺术推崇整体性,取消一切分散注意力的细节,没有 令观众产生空间深度幻觉的视觉创造。极少主义艺术品中的构成元素对于整体是从属的,不 同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取消,均衡不再是构图的唯一指南。以波洛克为例,他的作品虽无明显 秩序,但他以同样的力度处理画面每一寸空间,到处都充满细节。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极少 主义艺术崇尚机械加工过程,多运用工业生产方式,刻意追求画面或雕塑表面的光滑平整,

腾讯文库极少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