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芳100内数的认识复习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算》总复习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科院给我们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教科院李主任的悉心指导。下面我结合本节的课堂呈现谈谈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思考:总体上,今天的课

《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运算》总复习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市教科院给我们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教科院李 主任的悉心指导。下面我结合本节的课堂呈现谈谈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思考: 总体上,今天的课堂,较清楚的诠释了期末复习课的系统化、结构化特征。 复习课不同于了练习课。练习侧重新知的巩固提高,形成技能;复习课侧重沟通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框架。而本节课作为复习类型中的一种——期末复习,它与单元复习 相比,更强调所学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具体说来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对比教材,体现教材亮点 关于新旧教材对比,前面的说课也谈到,在原教材中,总复习是将单元知识以零散习题 的形式呈现,通过独立的习题演练来整理。而新教材则借助百数表开展活动,复习更侧重知 识脉络的整理。 这节课我们看到,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紧紧围绕百数表展开,呈现出层次分明 建构“新”百数表——梳理“数的认识”探究百数表----发现数的规律 2. 的三个环节:1.;, 运用百数表 3.——梳理“数的运算”。在第二个环节,“探究百数表——发现数的规律,” 又分两个层次推进,先探究新百数表规律,然后对比新旧百数表发现不同。我们看到,学生 110 在同桌讨论后比较顺利的发现规律(横向逐个加,纵向逐个加,还有同学想到斜着看也 有典型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观察,“100进来了,0被挤出去了”,教师的一个“挤”字既 富有童趣,又形象再现了新旧百数表的动态演变过程。学生在找不同中感悟相同,最后学生 发现,首尾数变了,但数的个数不变,数的位置变了,但是数的规律不变。在同与不同间、 变与不变间,我们看到,学生享受着发现规律的成功感,体验着数学本身的奇妙。而这节课, 也体现了教师用书上的建议,“要认识百数表的价值,并能创造性地使用”。 二、注重知识梳理,感悟知识体系 学生学的知识如散落的珍珠,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 知识网络,并能灵活加以应用,这是复习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既有100以内数的认识,也有100以内数的运算,这节课上,教 师借助百数表,以数学活动串带知识点, 以数学活动引领学习线索,在数一数、找一找,填 一填、算一算等活动中,及时梳理出各主要知识点,形成本课的知识树结构,使学生对数的 教学知识体系有一些意识萌芽。如数的认识一般会包括对数数、数的组成、读写数、数的顺 序、大小比较五个部分,而这些数的运算又需要以“数的认识”为前提,各个计算知识点间 又形成基础桥梁。从中感悟知识体系,孕伏复习的方法。 作为低年级学生,构建知识树的过程,学生虽然很难用语言加以具体描述,只处于缄默 认知状态,但其头脑中必会埋下结构化学习的种子,从而为其中、高年级能具备一定的自主 学习能力搭建桥梁,这对低年级学生是不能忽视的。 三、注重方法提炼,培养学习能力 如果复习课,只是带领学生做题,反复训练,却忽略对方法、策略的指导、提炼。这样 的复习课只能说名不副实。本节课依托每一个活动素材,先做,后反思,不仅唤醒对相关知 识的练习,更注重每块知识点方法的提炼,以学生自主生成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重视学生 明确思考方法,或对方法的概括提升。 如在数第1行0-9,第1列0-90时,学生感受数的顺序的同时,提炼出数数方法的多样 性,可以一个一个数,10个10个数,5个5个数;在提炼“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时,学生 明确了45和54谁大谁小,马上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十位相同,怎么比?”而 在数的计算知识点,则更是以算理算法为核心生发出系列思考。通过练习之后的方法提炼, 实现内化。

腾讯文库吴建芳100内数的认识复习评课稿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