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实验指导内容-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第一局部 根底实验实验一 显微镜的根本构造、使用和保养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局部的功能。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显微镜的根本构造显微镜是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
第一局部根底实验 实验一显微镜的根本构造、使用和保养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局部的功能。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显微镜的根本构造 显微镜是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局部组成。 1.机械装置 镜座(base)和镜臂(arm)镜座位于显微镜底部,呈马蹄形,它支持全镜。镜臂有固定式和 活动式两种,活动式的镜臂可改变角度。镜臂支持镜筒。 镜筒(bodytube)是由金属制成的圆筒,上接目镜,下接转换器。镜筒有单筒和双筒两 种,单筒又可分为直立式和后倾式两种。而双筒那么都是倾斜式的,倾斜式镜筒倾斜45°。 双筒中的一个目镜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在两眼视力不同的情况下调节使用。 转换器(nosepiece)为两个金属碟所合成的一个转盘,其上装3—4个物镜,可使每个物 镜通过镜筒与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载物台(stage)又称镜台,为方形或圆形的盘,用以载放被检物体,中心有一个通光孔。 在载物台上有的装有两个金属压夹称标本夹,用以固定标本;有的装有标本推动器,将标本 固定后,能向前后左右推动。有的推动器上还有刻度,能确定标本的位置,便于找到变换的 视野。 调焦装置是调节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有粗动螺旋〔coarseadjustment〕即粗 调节器和微动螺旋〔fineadjustment〕即细调节器,利用它们使镜筒或镜台上下移动,当 物体在物镜和目镜焦点上时,那么得到清晰的图像。 2.光学系统 物镜〔objective〕物镜安装在镜筒下端的转换器上,因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又称接 物镜。其作用是将物体作第一次放大,是决定成像质量和分辨能力的重要部件。物镜上通常 标有数值孔径、放大倍数、镜筒长度、焦距等主要参数。如:NA0.30;10×;160/0.17; 16㎜。其中“NA”表示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简写为NA〕,“10×〞表示放大 倍数,“160/0.17”分别表示镜筒长度和所需盖玻片厚度〔㎜〕,“16㎜〞表示焦距。 目镜〔coularlens〕装于镜筒上端,由两块透镜组成。目镜把物镜造成的像再次放大, 不增加分辨力,上面一般标有7×、10×、15×等放大倍数,可根据需要选用。一般可按与 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为物镜数值孔径的500—700倍,最大也不能超过1000倍的选择。目镜 的放大倍数过大,反而影响观察效果。 聚光器〔condenser〕光源射出的光线通过聚光器会聚成光锥照射标本,增强明度和造 成适宜的光锥角度,提高物镜的分辨力。聚光器由聚光镜和虹彩光圈〔irisdiaphragm〕组 成,聚光镜由透镜组成。虹彩光圈由簿金属片组成,中心形成圆孔,推动把手可随意调整透 进光的强弱。调节聚光镜的高度和虹彩光圈的大小,可得到适当的光照和清晰的图像。 光源〔lightsource〕较新式的显微镜其光源通常是安装在显微镜的镜座内,通过按扭 开关来控制;老式的显微镜大多是采用附着在镜臂上的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两面镜子,一 面是平面,另一面是凹面。在使用低倍和高倍镜观察时,用平面反光镜;使用油镜或光线弱 时可用凹面反光镜。 滤光片〔filter〕可见光是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不同。如只需某 一波长的光线时,就要用滤光片。选用适当的滤光片,可以提高分辨力,增加影像的反差和 清晰度。滤光片有紫、青、蓝、绿、黄、橙、红等各种颜色的,分别透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 可根据标本本身的颜色,在聚光器下加相应的滤光片。 三、器材 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染色玻片标本 四、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显微镜翻开镜箱,右手紧握镜臂,左手平托镜座,轻放桌上,距离桌子边缘 几厘米处,使目镜对着观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