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
《论语》是中式风格的一个典型,轻松,自然,活泼,有一种原生状态的凛凛生气,有点象《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也有点象《红楼梦》的“伟大的混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读者想侧重了解其思想的结构性,《论
《论语》是中式风格的一个典型,轻松,自然,活泼,有一种原生状态的凛凛生气,有点象 《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也有点象《红楼梦》的“伟大的混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如果读者想侧重了解其思想的结构性,《论语》就显得零碎,甚至有些散乱,要想找到我们 习惯的所谓“中心思想”,就颇不容易。当然,我也不是多么喜欢凡事先问中心思想的这种 小学语文老师的习惯,只是考虑到人际交流的有效性,不得不为之而已。例如,烦中心思想 的人,应该罚他写一写学术文章,“概述”部分是中心思想,“介绍”部分是中心思想,“结 论”部分还是中心思想。每一自然段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最少一处必须是这一段的中心思 想…… 好在《论语》中还有以下这样的段落: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 而已矣。(《论语-里仁第四》)。 曾参呀,我的理论有一个中心思想。曾参说,明白。孔子出去了,同学赶紧问曾参:这 个中心思想是什么呀?曾参说:先生的理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忠恕而已。 忠恕二字,按朱子的解释,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之心以待人谓之恕。《周礼》 解析这两个字:中心曰忠,如心曰恕。心在中央说的是正视自我,时时用抽象的原则来对照 检查自我的言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心中的道德律”。如心指的是把别人当作和自己一样 的有喜怒哀乐的人看待,约束性的道德规范是其内涵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移情 思考、换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英文中的empathy,“理解另外一个人的感觉和经验,尤其 是当你曾经处于类似情况的时候”。如果说儒家的忠道要待到朱子等人阐发理、气、敬、诚、 慎独等概念的涵义之后才算圆通的话,孔子对恕道的强调应该是非常到位了。《卫灵公十五》 中还有另外一个总结性的一节——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直接定义了恕道的含义。 杜维明也一再用“如心”这个概念来说明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的确,如心曰恕,这个字 的构造与西方的em-pathy(英语), ein-fuhlung(德语), em-pathia(拉丁语), em-patheia(希腊语)中表示能动的词头加上表示感情的词根的构词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对称, 让人不由得对这冥冥之中呈现的规律性生出一种敬畏之心。 移情思考、换位思考能力对于文明的重要性,所以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小时候有一段 时间曾经苦恼,不太能分清无病呻吟的自恋文字和伟大、博爱、代表人性光辉的文字之间的 区别,后来发现,核心往往在于作者是否具有这个移情思考的能力这个问题上。小说为什么 成为文学的皇冠,伟大的小说家为什么往往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最好代表,也是因为这种文学 形式给予了作者一个展现他/她的移情思考能力的最好平台。 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文学家广大的心怀,换位思考能力对于其它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却未 必更小,比如,侦探需要(与罪犯)作换位思考的能力,律师需要与(辩论对手、法官)作换位 思考的能力,教师同样需要(与学生)作换位思考的能力……进入商业世界,很多成功者的背 后,依然是强大的换位思考能力。例如,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依靠的往往是求职者的换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