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大灯进水起雾分析及解决措施
汽车灯具进水、起雾分析及改善措施技术中心昌河汽车开发部 袁和平【摘要】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面罩表面形成膜状和珠状凝聚,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本文根据车灯进水、起雾的机理以及
汽车灯具进水、起雾分析及改善措施 技术中心昌河汽车开发部 袁和平 【摘要】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面罩表面形成膜状和珠状凝聚,从而严重影响 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本文根据车灯进水、起雾的机理以及判定方法,分析了车灯进水、 起雾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 车灯 进水 起雾 1概述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款式的汽车不断涌现,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外形 美观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车灯作为汽车的眼睛,既起到了美观作用,同时也确保了 汽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汽车灯具主要是车辆在夜间或能见度较差的环境中行驶时用来照明 道路、增强视野,为驾驶者提供前方路段内足够的景象信息,以便驾驶者对车辆做出相应的 操作。据统计,车辆的总行驶里程的25%是在晚上和自然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行驶的,而在此 之间发生的引起人身伤害的行车事故占33%,且50%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夜间,因此,车灯对 行车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分析,目前汽车车灯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灯内进水和起雾,灯内进水或起雾 不仅影响车灯使用寿命和外观,而且使得照明效果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对此 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非常必要。 2进水、起雾的机理 通常所说的进水,可视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灯具由于密封不良引起灯具内部进水; 起雾的形成机理为灯具内水气在低于其饱和温度的面罩表面形成的膜状和水珠状凝结,即水 蒸气在一定条件下气液转化。空气中可以容纳的水分浓度与气温密切相关,气温高时,空气 中可以容纳较多的水分;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只能容纳较少水分,多余的水分将凝结。灯泡 点亮后灯泡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从灯泡中心到车灯内部的各侧壁(包括反射镜、配光镜) 气温是递减的,其中靠近配光镜内表面附近温度最低。当灯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水蒸气的情况 下,在靠近配光镜一侧的空气容纳水分能力最小,水分会从空气中析出,凝结在配光镜内壁, 从而导致结雾;车灯关闭的情况下,若车灯遭遇暴晒,车灯内部所包含的水分蒸发,灯内空 气湿度饱和时,水分将在配光镜内表明结雾。 图1车灯起雾机理示意图 3进水、起雾判断方法 车灯内部雾气出现后,在点灯的状态下,雾气大约需要1~1.5小时的时间,可完全 消除;静止状态下,在湿度<50%的干燥环境中存放24~36小时 ,车灯内部雾气可自动完全 消除,该现象为起雾。如果透镜内壁出现大面积的雾气凝结并冷凝为水滴下流,积存在车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