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今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秋粮入仓,农民兄弟又播下来年新的希望。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经历了多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今年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秋粮入仓,农民兄弟又播下来年新的希望。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 辉煌十一五,成就巨大,来之不易,农业立下汗马功劳;关键十二五,历史机遇难得,风险挑战交错, “” 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农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 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似乎没有哪个产业像农业一样,平时似有若无,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有风吹草动,便牵动全国,上至国家领 导,下至黎民百姓。 似乎没有哪个群体像农民一样,常年辛勤劳作,吃苦多,奉献大,却又是容易被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 当今中国是农业农村变化最大、发展最好的时代,也是矛盾集中、挑战严峻的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靠传 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无法承受经济社会发展之重。我们不能不把目光投向农业、农村、农民,不能不深刻 认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重要意义,不能不认真思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特色何在?方 位何在?路该怎么走?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是残缺不全的现代化、潜藏巨大风险的现代化、不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强则中国强, 农村兴则中国兴,农民富则中国富 2004“”“ 年秋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纵观一些工业化 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 , 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 ”12“ 趋向。同年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 ” 带乡的发展阶段。 “”“”“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制定三 ” 农政策的基本依据。 2008 年秋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在改革开放进入而立之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 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确实意味深长。

腾讯文库探寻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