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第二十一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十一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2.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技能目标分角色朗读,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
第二十一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目标 2.能够较准确地翻译全文 技能 分角色朗读,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 目标 念 体会学习孔子及其弟子的处世之道,树立正确、健康 情感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领会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在当今 目标 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知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鲁定公时, 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 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 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 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 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 张“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尊为 “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 《论语》。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 子世家》中。 [知背景] 春秋末期,周朝统治已经崩溃,礼乐崩坏,诸侯争相称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 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的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 救民众于水火之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