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12论语

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周蓉【教学目标】.学会质疑,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过程和方法目标:L通过

12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周蓉 【教学目标】 1 . 学会质疑,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 . 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L 通过质疑、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 . 学会质疑,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合作、探究学习法; 诵读法。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大声的读、气韵畅达的读,读出古味,培养学生古文学习的语感。注意朗读时 的 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在读中理解、领悟。 2(1) 、自译,标疑难 ⑵合作,通文意,梳质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20233000 由观看年奥运会上孔子弟子表演诵读《论语》进入。师:《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 为 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现在,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 一起去 走近《论语》,触摸经典。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 产 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 章》。 三、诵读入境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对语气,注意语速和语调,把握重读和轻读,并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初一的学生刚接触古文,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 顿断 句的常识,所以我在朗读训练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1 、初读—读准字音: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先在小组中朗读,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这位同学 有 无读音上的错误,并进行纠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读课文的能力,还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课文 中重 点字词的读音,并不断加强印象。一轮进行完之后,小组成员选出在组内读得好的同学,来参加班内的朗读 展示, 如果有错,再在全班范围内纠正。此时,老师再出示几个易错的生字,如:说、愠、省、罔、殆、箪、肱 等进一步 落实。在此期间,教师应肯定这次小组内朗读的成果,并对读音完全正确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激发 孩子们的好 胜心和小组合作的信心。 2 、再读一一读出停顿和重音:教师多媒体显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请个别学生朗 读,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倾听他有无停顿和重音上的错误,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教师逐条进行订正,并带领大家齐 读。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将全文朗读节奏掌握。 3 、三读一读出语气语调。学生此时对文句的意思还未掌握,所以读出语气语调还有些难度。这里教师可以化难 为 简,要求学生想象置身于古代学堂中,眼前有位老者手拿书卷在给学生们上课,老者的神态怎样?语气怎样? 和学 生交流时又是怎样?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参加朗读展示的学生配上古乐,让孩子融入到情境中, 这 样,学生对于语气和语调的掌握就容易多了。

腾讯文库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人教七年级上册12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