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县稽江镇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绍兴市县稽江镇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教育是何种善王洪才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
在这里,“健康发展”是指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而言,但我们常常因为急功近利而违 浙江省绍兴市县稽江镇中学年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 背这一规律。这说明,尽管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行为的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之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所以如此,就在于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而我们对每个个体的认识都不可能达到完满的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1. 10-12 度,当我们试图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来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施教时,就必然会出现违背人的自 然发展规律的状况。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按照每个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那 教育是何种善 么教育效果就不可能是非常理想的。这也说明,在教育活动中,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活动只 是促进人发展的手段,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使一个统一的模式得到贯彻,而在于使每一 王洪才 个个体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 教育作为人类一项特别的事务,它能够满足人类的特别需要,因此教育具有善性。但教 力。因此,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才是教育活动的基 育究竟属于何种善呢?这在学界并没有定论。传统上,我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善的”,就 本逻辑。 在于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活动”,而传授知识是人类发展所需要的,因此也必 (摘自《新华文摘》 然是善的;而培养人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从而也一定是善的。显然这一切都是从应然角 2011年第十六期) 度出发的。但教育能否真正地传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却成为一 个问题。长期以来,教育活动之所以屡屡受到人们的指责,其原因就在于它并不一定能够传 10.下列有关“教育与善”的论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3分) 授符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培养为社会所满意的人才。这说明,尽管教育目标或志向是善的, 但它的行为过程和结果未必尽然是善的。 A.人们认为教育是善的,因为它传授知识、培养人,这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就在于:它如果还不能选择出社会最为需要的知 B.教育能否传授社会需要的知识和为社会培养满意的人才,是评判它善与不善的根 识并按照最符合人自身的发展方向培养人才,那么其培养方案和所培养的人才并非都是理想 据。 的。我们知道,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能的。理想人才又是按照理想方案培养出来,他至少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 C.教育的目的与行为结果是一个统一体,只要目的是善的,行为结果也是善的。 其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二,其已经具备了服务于社会的本领;第三,其已经具有 D.使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为善的具体表现,它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了团结协作的友爱之心;第四,其已经具有了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可以说,这四点决定了 中。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范,也常常是人们评价教育活动效益的出发点。 在这四点中,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教育活动应遵守的最基本的法则,如 11.为什么说“理想的方案是建立在人们对规律的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 果不遵循它就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也就不可能是善的;使受教育者个 能的”,请简要分析。(3分) 体具有服务于社会的本领是教育活动目标的基本指向,从而也是社会实践善的主要载体;使 12.简述你对“只有按照个性发展要求来设计教育,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这句话的理解 受教育者形成友爱之心是教育活动有效性的标志,故而是教育之所以为善的具体表现;而使 受教育者具有实践自己理想的意志是教育实践善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结 参考答案: 果,理想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一个受教育个体具有行善的动力。所以,教育的善必须体现在教 .(分)(教育的目的本身是善的,但教育的行为结果未必一定是善的。) 103C 育活动全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