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笔记资料

00绪论绪言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的药物组合体。3、最早记载方剂

00绪论 绪言 1、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2、方剂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 成的药物组合体。 3、。 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4、《黄帝内经》载方首。 13 5、东汉张仲景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共收载方剂首。“” 《伤寒杂病论》314方书之祖 6、晋唐时期,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前者载方5300余首,后 者载方2000余首。王焘《外台秘要》,载方6000余首,是研究唐以前方剂的重要文献。 7、宋代,组织编著,载方首。其后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 翰林医官院《太平圣惠方》16834 成药配方范本,初载方297首,后增补到788首,。钱乙《小儿药证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要典 直诀》,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严用和《济生方》。 8、金元时期。 9、明清时期,,载方首,是我国的一部方书。 明·朱橚《普济方》61739现存最大 10、方论方面,。其后又有明吴昆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的《医方考》,清汪昂的《医方集解》。 方剂与治法 常用治法:。 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腠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 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 其高者,因而 ” 越之 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 其下者,引而 ” 竭之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 以为利。。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 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之剂也。” 温法:通过温阳、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祛阳复,用治里寒证的治法。“”,“” 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清法: 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法。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等。“”,“ 热者寒之治 ” 热以寒 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成的有形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坚者削之 “” 结者散之 补法: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法。“”,“ 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 ” 足者,补之以味 方剂的分类 北齐徐之才的“十剂”:。 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后又有“十二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寒热。 方剂的组成 1、君药: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的药物。 针对主病或主证不可缺少 2、臣药:一是。二是。其药力小于君药。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二是 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佐制药,用以 。三是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 。佐药的药力小于臣药,当病人不拒药时就不必用反佐药。 作用的药物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 引经药调和药 物。 5、常见的引经药: (载药上行)--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 桔梗 ――太阳经 羌活 ――少阳经 柴胡 ――阳明经 白芷 ――厥阴经 川芎 ――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 细辛、附子 ――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 牛膝 6、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多则药力分散。 7、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01解表剂 总论 一、 概念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治疗表证的方剂,同称为解表剂。 二、 用途 解表剂主要用于六淫病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三、 分类 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四、 注意事项 1、 解表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煎煮不宜太久。 2、 解表剂一般宜温服,服后取汗,以遍身微汗为佳,不可发汗太过,也不可发汗不彻。(因汗出不彻,则病邪 不解;汗出太过,易耗气伤阴,甚则造成亡阴亡阳的危候。) 3、 若表邪未尽,而又出现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表里俱急者,当表里双解。 4、 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以透,疮疡已溃,虚性水肿,吐泻伤津等,均不宜使用。 5、 服解表剂后,应注意避风寒,或增加衣被,以助取汗。 6、 服解表剂之同时,应注意禁生冷、油腻之品。 1

腾讯文库方剂学笔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