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古代文学论文-女强男弱现象读解

古代文学论文--“女强男弱”现象读解一、“女强男弱”现象 在中国很多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时常会出现女主人公的形象要远远比男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动人、更加突出、更加丰满,能够在广大读者的内心深处留在

古代文学论文--“女强男弱”现象读解 一、“女强男弱”现象 在中国很多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中,时常会出现女主人公的形象要远远比男 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动人、更加突出、更加丰满,能够在广大读者的内心深处留在 难以磨灭的痕迹,而且女主人公的形象通常都是正面形象,她们会拥有光辉的人 格和感人的行为,而男主人公的形象要么是性格懦弱,要么是反面形象,这种情 况文学界称为“女强男弱”现象,而这些并非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女强男弱”现象的文化原因 阴阳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是两个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基本 范畴,阴阳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之中,并且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文化价值、生活方式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中国人以强大为尊,对于阳 刚之感极为崇尚;另一方面,中国人以虚弱为美,对于阴柔之感极为喜爱,这二者 实质上是相互并存、相辅相成的。(一)“崇阳恋阴”情结是一种文化基因。基 于经济文化而言,崇阳(即优胜劣汰)是其万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农业自然经济 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而其主要精神支柱则是伦理精神。 统治阶级一直以来都采用“不争”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同情弱者、贬损强者是中 国古代社会一直以来都推崇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典型的恋阴行为。基于治国方略 而言,“德主刑辅”、“儒法并用”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常用手段,虽然他 们崇尚采用法家方式治国,但却将“倡仁政”、“重德教”的儒家思想放置在法 家方式之上,这也是提倡阴柔之道的体现。基于待人接物而言,“节操”二字是 长达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较为注重的品质,特别是在涉及到民族危亡之 时,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杀身成仁、立场坚定,文天祥、岳飞、张骞、史可法 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这是崇阳。与此同时,中国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又往往 比较“节制”,讲究宽以待人、谦虚谨慎,由此可见,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多 的还是采用偏于阴性的人际信条。(二)“崇阳恋阴”情结充分体现在审美。领 域中国古代社会建立起了极为先进的音乐体系,《武》、《象》等人数众多、场 面壮观、气势宏大的音乐主要是在皇家祭祀、帝王庆功的时候才会得以演奏,当 然《十面埋伏》等阳刚之气十足的乐曲也较为常见,这些都是崇阳的表现;但是 1

腾讯文库精编古代文学论文-女强男弱现象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