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宝坻区李家深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天津宝坻区李家深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乡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天津宝坻区李家深高级中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 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照应。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 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1.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 乡土情结 乡土的游子们的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 柯灵 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 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 参考答案: 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 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 16.①父母亲族的爱(父母亲人、父母之爱)②家乡的山水草木(家乡的山水)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 (悲欢离合的家史)④邻里乡情(邻里乡亲)。(每点1分,共4分) 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 17.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创世界。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 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 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18.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 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 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 到深化。(每点2分) 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 19.AC 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 B项的错误在于“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的说法明显与原文“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 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 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的表述矛盾。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 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 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几乎是家喻户晓,根本谈不上什么“旧典活用”,更谈不上什么“极富新 空。 意”;至于说“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也极不恰当,正确的表述应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 “形象化地表现了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的传统”。E项的错误在于“具体”和“细致人微”,文章的结 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 尾不是细节描写,就不宜用“具体”和“细致入微”一类的词语来赏析。 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6分) 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 文化中的时间 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 季节、星辰的循环往来,这些现象使许多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基本上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他们 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清王朝割弃 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 想,既然时间跟天体的循环运转分不开,时间本身也应该是循环的。白天跟随黑夜,新月代替旧月, 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 为什么历史就不这样?中美洲的玛雅人相信历史每260年重复一次,这个周期他们叫拉马特,是他们 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倒影,历史浩荡前进 日历的基本单元。1698年,西班牙人入侵登陆,伊嚓部落闻风而逃,因为他们相信周期满了,灾难来 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 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作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 到。这点他们并没有搞错,但并不是什么预言,连巧合都算不上。原因是入侵80年前,西班牙人从传 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输将,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 教士那边得知玛雅人相信时间有周期,所以侵略者本来就预料到对方的反应。 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时间的循环模式是希腊各宇宙学派的一个共同点。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中说:“凡是具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 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 有天然运动和生死的,都有一个循环。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时间辨别,都好像根据一个周期开始 16.从文中看,身上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4分) 和结束,因此甚至时间本身也被认为是个循环。”斯多葛学派的人相信,每当行星回到它们初始相对 17.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家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4分)。 位置时,宇宙就重新开始。公元4世纪的尼梅修斯主教说过:“苏格拉底也好,柏拉图也好,人人都 18.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 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6分)。

腾讯文库天津宝坻区李家深高级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