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蒙古族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蒙古族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5—29题。(共25分)芦沟晓月①
戚之中,无论他是有怎样的观照,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综,而对着这个具有崇高美的压 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蒙古族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 2022 迫力的建筑物,行人如非白痴,自然以其鉴赏力的差别,与环境的相异,生发出种种触感。 末试题含解析 于是留在他们心中,或留在藉文字绘画表达出的作品中,对于芦沟桥三字真是有很多的酬 报。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不过,单以“晓月”形容芦沟桥之美,据传是另有原因:每当旧历的月尽头(晦日)天快晓 1.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5—29题。(共25分) 时,下弦的钩月在别处还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桥上,他偏先得清光。这俗传的道理是否可 ① 芦沟晓月 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实,芦沟桥也不过高起一些,难道同一时间在西山山顶,或北平城 内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晓的月亮,会比芦沟桥不如?不过,话还是不这么拘板说 王统照 为妙,用“晓月”陪衬芦沟桥的实在是一位善于想象而又身经的艺术家的妙语,本来不预备 后人去作科学的测验。你想:“一日之计在于晨”,何况是行人的早发,潮气清濛,烘托出 “苍凉自是长安日,呜咽原非泷头水”,这是清代诗人咏芦沟桥的佳句。原非泷头水,是不 那钩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桥。京城的雉堞若隐若现,西山的云翳似 错的,这桥下面的汤汤流水,原是桑乾与浑河的合流。桥工的建造既不在北宋时代,也不开 近似远,大野无边,黄流激奔……这样光,这样色彩,这样地点与建筑,不管是料峭的春 始于蒙古人的占据北平。金人与南宋南北相争时,于大定二十九年六月方将这河上的木桥换 晨,凄冷的秋晓,景物虽然随时有变,但如无雨雪的降临,每月末五更头的月亮、白石桥、 了,用石料造成,这是见之于金代的诏书,据说:“明昌二年三月桥成,敕命名广利,并建 大野、黄流,总可凑成一幅佳画,渲染飘浮于行旅者的心灵深处,发生出多少样反射的美 东西廊以便旅客。” 感。 马可波罗来游中国,服官于元代初年时,他已看见这雄伟的工程,曾在他的游记里赞美过。 你说,偏以这“晓月”陪衬这“碧草芦沟”(清刘履芬的《鸥梦词》中有《长亭怨》一阕, 经过元明两代都有重修,但以正统九年的加工比较伟大,桥上的石栏、石狮,大约都是这一 起语是:叹销春间关轮铁,碧草芦沟,短长程接),不是最相称的“妙境”么? 次重修的成绩。清代对此桥的大工役也有数次。乾隆十七年与五十年两次的动工确为此桥增 无论你是否身经其地,现在,你对于这名标历史的胜迹,大约不止于“发思古之幽情”罢? 色不少。 其实,即以思古而论也尽够你深思咏叹,有无穷的兴趣!何况,血痕染过那些石狮的鬈鬣, “东西长六十六丈,南北宽二丈四尺,两栏宽二尺四寸,石栏一百四十,桥孔十有一,第六 白骨在桥上的轮迹里腐化,漠漠风沙,呜咽河流,自然会造成一篇悲壮的史诗,就是万古长 孔适当河之中流。” 存的“晓月”也必定对你惨笑,对你冷觑,不是昔日的温柔幽丽,只引动你的“清念”。 按清乾隆五十年重修的统计,对此桥的长短大小有此说明,使人(没有到过的)可以想象它 桥下的黄流,日夜呜咽,泛挹着青空的灏气,伴守着沉默的郊野…… 的雄伟。 他们都等待着有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 从前以北平左近的县分属顺天府,也就是所谓京兆区。经过名人题咏的,京兆区内有八种胜 ①本文作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之后,有删节。“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 景,例如西山霁雪,居庸叠翠,玉泉垂虹等,都是很美的山川风物。芦沟桥不过有一道大 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 桥,却居然也与西山居庸关一样列入八景之一,便是极富诗意的“芦沟晓月”。 本来,“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最容易引动从前旅人的感喟与欣赏的凌晨早发的光景;何况在 远来的巨流上有一道雄伟的壮丽的石桥;又是出入京都的孔道,多少官吏、士人、商贾、农 2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工,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游览,他们不能不到这名利所萃的京城,也不能不在夕阳返 A.作者起笔引用清人的诗句,奠定了全文悲戚、愤懑的感情基调。 照,或天方未明时打从这古代的桥上经过。你想,在交通工具还没有如今迅速便利的时候, 车马、担簦、来往奔驰,再加上每个行人谁没有忧、喜、欣、戚的真感横在心头,谁不为 B.历史上,国内的民族矛盾与战争并不能阻断中华文明的沿传与发展。 “生之活动”在精神上负一份重担?盛景当前,把一片壮美的感觉移入渗化于自己的忧喜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