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新版)粤教版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教学设计思路 在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 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 → 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 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 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教材的 — 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 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 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 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 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 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 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 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使学生逐步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 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教 师用具: 投影仪、镁条、铜片、铝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锅钳、砂纸、 火柴。学生用具:试管(若干)、烧杯,镊子、铁刀、氧气、镁条、铝丝、锌粒、铜丝、铜 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情景】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 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 骗活动。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 问题导思,激发学 外型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 不同,相互刻画;用火烧 生的学习兴趣。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真金不怕火炼”), 培养理论联系实 【学生讨论并回答】 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 际的能力。 【小结】前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物理性质,后 为黄金…… 一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