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昭陵建筑的文化特色浅析
清昭陵建筑的文化特色浅析 1、概述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清昭陵,位于盛京古城沈阳西北,满语中叫额尔登额蒙安,意为光耀之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占地最多的。这里埋葬的是清朝第
清昭陵建筑的文化特色浅析 1、概述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清昭陵,位于盛京古城沈阳西北,满语 中叫额尔登额蒙安,意为光耀之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占地最多的。 这里埋葬的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8年(1643年),至顺治8年(1651年)初步完工,此后 在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对之进行了增建和改建,最终形成了今日的规模和格 局,可以说它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 作为帝王陵寝,清昭陵的总体布局与单体建筑、装饰装修均是完整而又独具特色 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帝王陵寝文化,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点,将汉、 藏、蒙等建筑文化与满族建筑文化巧妙融为一体,形成了异于关内明、清各皇陵 的独特风格,堪称是我国古代建筑精华,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范。 清昭陵的建筑文化,它生动地反映出了满族特定的历史发展片段,记载了清初满 族文化演变的历程,它不仅仅具有满族自身的文化特征,还显示出多民族艺术交 融的特点。应该说这是在特定的地域生活环境下,于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必 然结果。满族形成之前,是一个处于奴隶制时期的部落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很 低,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还未形成固定的偶像崇拜和与此相关的文化累积,只有 一些源自于生活当中,且简单实用的物品充当了宗教仪式的用具,这种状况使得 满族文化自开始就有强烈的吸收和趋同于文化发达地区的倾向。故其建筑文化中 的各个方面诸如群体布局、单体、装饰也都濡染有其他民族的文化要素,呈现出 复合性特征。清昭陵作为清初关外重要的一组皇家建筑群,它的形成亦遵从于民 族文化融合的大历史背景下,势必也使得其建筑单体呈现出此类特征,本文即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