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科学与人文价值研究论文
科学与人文价值研究论文 自从C.P.斯诺、萨顿诸人倡言科学与人文已形成两种文化以来,几十年倏尔过去, 论者自论之,科学与人文的歧异,却似乎有增无已。1986年的《威尼斯宣言》称: “研究自然体系而形成的世界观,与人文学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之间,呈现 重大歧异,对人类生存已构成威胁。” 此种分歧与危机,不仅表现在外部,即科学共同体与人文共同体之间难以交 流,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内部,即科学作为求知体系,其客观基础与主观的人文 历史因素之间的张力已经表面化,而使科学的理性基础受到质疑。尽管近年来人 类的技术力量呈空前的膨胀式发展,然而科学的自信,科学在学术中的尊严,却 已空前低落。十八世纪诗人颇普所谓“上帝说要有牛顿,于是有了光。”的那种 对科学的崇敬,十九世纪对科学文明进步的信念,以及本世纪中期以前对科学可 靠基础的信心,皆已受到种种批判而发生动摇。 科学的概念更迭 虽然对基础主义的批判发韧于科学哲学家如卡尔·波帕,然而科学内部的理 论概念发生重大更迭,则属先行。1905年爱因斯坦已完成狭义相对论。1915年 他发表的数学理论已将相对论推广到引力加速运动。量子力学的基本完成时期约 在1900至1927年之间。哥德尔定理发表于三十年代初期。诸如此类的理论所提 出的新观念,已足以扰乱既有的科学秩序。 本来,就物理科学而言,新理论所更迭的只是古典的物理学概念,如:绝对 时空、以太、引力即时效应、欧几里德空间普遍有效、光按直线投向空间、物体 无最大限度速度,诸如此类。而且新理论并不能取代古典力学在一般领域里的应 用。比如海森伯格测不准原理的方程为: Dc·Dr³¾p 其中Dc为一电子位置测定误差,Dr为其动量测定误差,h为普朗克常数。 电子位置测定越准确,则动量测定越不准确。由于直线动量为质量乘速度,故不 可能同时测定电子的位置与速度。同理,亦不可能同时测定电子的能量与具有此 能量的时间。然而由于普朗克常数的值极低,约为6.625×10尔格/秒,故这个 原理仅适用于原子以下的微观领域,对牛顿力学领域的计算并无实际意义。但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