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因由及对策
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因由及对策一、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的研究现状 所谓公共管理伦理,是指与公共管理行为相关的基本伦理要素及道德规范的总称。现阶段对于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公
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因由及对策 一、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的研究现状 所谓公共管理伦理,是指与公共管理行为相关的基本伦理要素及道德规范的总 称。现阶段对于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的研究主要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于公共 管理伦理涵义和基于全球公共管理伦理这三种不同的角度。 1?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我国传统伦理观念造成了公共伦理观念缺失的思 想和意识困境。一直以来,主流文化观念对公与私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具体表现在 以公私对立、崇公抑私、公私两无为典型的公私关系的错误定位,以重个人修养与 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德关系而忽视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公德关系为典型的公共道德的 理解偏差,以私人关系的亲情伦理被泛化为整个社会的存在方式、符合情理而不合 法理、送礼文化、礼深情重等为典型的公共伦理的理性缺失和以历经千年的发展形 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导致的权力崇拜、与世无争为典型的公民参政意识的 淡漠。[1]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内因在于管理主体既有个人利益追求的自由,同时又 掌握着公共权力,因而具有双重人格;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外因则在于市场经济的负 面影响和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2] 2?基于公共管理伦理涵义的研究。在理论上,公共管理伦理关系在作用路线与 表现特征方面不同于权力关系和法律关系,它的作用路线是由个体到群体,因而其表 现形式具有显性化特点,这种伦理关系强调人人平等。[3]但是,在现实中伦理决策 的标准差异及非伦理行为的标准差异,往往使公共管理者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存在多 种原因,并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历史条件和社会道德风尚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4],因而通常难以对非伦理行为的性质做出准确判定。对制度的过分强调和依赖是 工具理性扩张的结果,这一结果导致了公共管理主体性丧失。道德责任感、良知和 信念作为对主观伦理性责任的自觉意识,是人们履行主观伦理性责任的内在动力;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