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原理复习大纲

雷暴云电荷结构及起电机制地球大气分层标准及各标准下的大气分层。答案:按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按大气组成:均质层、非均质层。 按电磁特性:中性层

雷暴云电荷结构及起电机制 1. 地球大气分层标准及各标准下的大气分层。 答案:按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大气层。 按大气组成:均质层、非均质层。 按电磁特性:中性层、电离层、磁层。 2. 雷暴云的垂直偶极性和三极性结构分别是怎样的? 答案:垂直正偶极性:上正下负。 负偶极性:上负下正。 三极性结构:上部正电荷,下部负电荷,底部少量正电荷。 3. 迄今为止,进过观测研究,除了垂直的偶极性和三极性电荷结构外,雷暴云中还存在什么样的电 荷结构? 答案:反极性电荷结构、发生倾斜的电荷结构、多偶极形式的电荷结构等。 4. 形成雷暴云需要什么条件,一个雷暴云单体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答案:条件:(1)凝结核。(2)空气中水汽的饱和或过饱和。(3)绝热膨胀降温(绝热上升)。 雷暴云单体发展共分三个阶段:积云期、成熟期和消散期。 积云期 雷暴云水平尺度较小,云底高度较低,云体中仅有上升速度,云内粒子较单一,冰相粒子 较少较小。 成熟期 雷暴云水平尺度增大,云底高度上升,上升气流达到最大,同时有下沉气流出现,云内冰 相粒子较大较多,此时期一般出现强的降水和闪电。 消散期 雷暴云内以下沉气流为主,小的冰粒子和过冷水粒子在云的中上部,大的粒子随降水大量 降到地面,雷暴云趋于消亡。 5. 雷暴云的分类。 答案:依据形成过程中的对流抬升机制:局地热雷暴、锋面雷暴、地形雷暴。 根据形态和组织结构:普通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带状雷暴(飑线)、超级单体雷暴。 6. 什么叫做感应起电机制? 答案:指在垂直外电场的作用下,被极化的小云滴和大雨滴之间的碰撞会发生电荷转移,后来又 衍生到霰粒与冰晶的碰撞起电。 7. 什么叫做非感应起电机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是雷暴云中最重要的起电机制,霰粒子与冰晶碰撞引起的转移电荷极性和电荷转移量主要 依赖于温度和液态水含量,另外还与碰撞冰晶的尺寸和碰撞速度有关。

腾讯文库雷电原理复习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