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杨屋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湛江市杨屋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
A. 《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 学年广东省湛江市杨屋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 2021-2022 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 析 B. 《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 C. 《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 D. 《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 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 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 A. 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 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 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 B. 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 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 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 C. 《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 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 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 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 D. 《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 《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 A. 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 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章先为主 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 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 B. 《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 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 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 C. 《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 文。 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 D. 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 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 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 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 参考答案: 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 9. B10. D11. A 物,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 9.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 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 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 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 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对应的原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 9. 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