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三道沟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三道沟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生活的诗意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
吉林省长春市三道沟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 10^-12 生活的诗意 ①这不仅是一个诗人的问题,也是一个读者的问题,即在一个价值混乱、物欲横流 的时代,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想,在此疑问中所包涵的潜台词是,诗意是优美的。 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能正将合人们对于诗意的认识:语言 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也就到这个水平,他们向 诗歌要求自我原惊、自我撒娇、正面的道德价值、小布尔乔亚情调。 ②为了反对这样一种浅薄、庸俗的时代趣味,中国的青年诗人们努力拓展 诗歌的写作题材,强化写作力度。但或许是由于阅读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创造力不 足,或许是由于思维的群体惯性,时至今日,中国的诗歌形成了一种新的陈词滥 调:要么描述石头、马车、麦子、小河;要么描述城堡、宫殿、海浪、玫瑰;贫血 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 ——抵达了哪儿?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 住?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 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 去的词汇。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 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 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 力。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 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 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 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 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 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 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 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 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 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使,白刃报私仇” 1/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