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简述秦汉思想与现实政治思考
简述秦汉思想与现实政治思考秦汉时期紧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而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未曾展开的最重要的法、道、儒三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秦汉时期的正统政治思想,在秦代、西汉前期和西汉中期相继为用,前后嬗替,
简述秦汉思想与现实政治思考 秦汉时期紧接春秋战国时期之后,而能够将春秋战国时期未曾展开的最重要的法、 道、儒三家学说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秦汉时期的正统政治思想,在秦代、西汉前 期和西汉中期相继为用,前后嬗替,对当时社会作出各自的贡献,说明《庄子·天 下》等关于学术史的理解是正确的。秦汉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法、道、儒三家 相继为用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重复出现,似已成为行之有效的规律。纵观历代 政治得失,适时地完成法、道、儒三家政治思想的嬗替是王朝取得成功的一条主 要经验。 一法家思想与现实政治的结合 虽然法家中的许多人物都与儒家有师承关系,〔注:除著名的韩非、李斯为 荀子的弟子以外,还有战国初期在魏国活动的李悝、段干木、吴起等人,《史记·儒 林列传》(《汉书·儒林传》略同)称:“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 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 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 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钱穆先生认为其言行近法 家。见钱穆《从先秦学术思想变迁大势观测老子的年代》(熊伟整理),载《古 史辩》第四册下编。〕但是从理论体系上看,法家思想是由道家渊源而来的。《管 子·心术上》及马王堆出土帛书《经法·道法》中都有“道生法”〔注:《管子·心 术上》作“法出乎权,权出乎道”。〕的记载。在战国及汉初“黄老道德之术” 和“形名法术之学”〔注:有学者称之为“新道家”、“道法家”。〕中,都有由 道家思想向法家思想转变的倾向。道家学说中的“道”和“形名法术之学”中所 讲的权、衡、刑、法、称、度等等,最初都是抽象的本体概念,是均平、齐一、 普适的意思。法家从道家继承了“道”的概念,而使之与现实政治结合。道家追 求天道的和谐统一,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法家则以“道”所生成的“法” 为万物的纲纪,使一切事物都专决于“法”。另一方面,法家又通过“循名责实” 的逻辑方法,使“道”、“法”等本体概念与具体的赏罚制度相对应,从而把抽 象的概念转化成了具体的律令。法家虽有兴秦之功,而卒使强秦二世而亡,尤其 秦有焚书坑儒之举,故历来学者多轻蔑之。“道生法”的事实说明法家在思想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