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

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 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1(1169字)  尊敬的、亲爱的吴良镛院士:  见信好。首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当您9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作《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时,我

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 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1(1169字) 尊敬的、亲爱的吴良镛院士: 见信好。首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当您9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作 《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时,我也是台下众多睡倒的研究生中的一员。确 实,在新闻爆出后,我们这6000余名北京新入学的研究生遭到许多人的炮轰, 在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必须借助网络发声。 首先“睡”决不代表对您有意见或不尊重。 年过九旬的您依旧坚持站着完成了35分钟的演讲,着实不易。相比之下, 新一辈起来的所谓专家学者们,身穿变色衣,他们深谙市场规律,玩转在体制、 学术抄袭和个人升值之间,他们知道如何靠“姿态”挣钱。别提站着演讲了,就 算是跪着演讲,说的内容连他们自己都不信。我们这批新入学的研究生,最小的 也有23岁了,对我们来说,这些专家的“树新风”演讲,早已成了一种无趣又 低劣的表演。我们知道自己要遵守的价值观是什么,知道一个公民的底线和立场 应该是什么,无需他们再用各式各样的教化来给填充我们的大脑。如果是他们做 演讲,即便辅导员以学分威胁要求我到场,我根本来都不来。您的品质,确实是 新一代学者缺失的,这是只有老一辈院士才有的风范。 但我们还是在台下睡着了。这不是因为内心对您不尊重,更贴切的说,“睡 过去”意味着我们早已对这种大规模的报告失去了兴趣,早已不报有什么心理预 期。 我们已经不是刚刚走出高校、带着对大学无限憧憬的大一小孩了,经过大学 四年的浸染,一路走到研究生阶段,我们已经深刻理解了中国的“大学”是个什 么东西,对此类树新风的教育报告早已失去了太多的期待。我们需要的不是千篇 一律的树新风教育,走到研究生阶段,面临巨大的就业和年龄压力,我们已经对 “务虚”失去兴趣,需要的是“务实”。与集中精力去听什么“净化校园、树新 风”的空泛讲话相比,能在专业领域有所精进,或许才是更大的道德。

腾讯文库给吴良镛院士爷爷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