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的威胁与警示

旱灾的威胁与警示  为了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全国人民进一步认识旱灾的威胁、水资源的匮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现实威胁,动员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旱灾的威胁与警示 为了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全国人民进一步认识旱灾的威 胁、水资源的匮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和 粮食安全的现实威胁,动员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节约每一滴水资 源做起,人人为科学发展节约用水做出应有的贡献!从今天起,分几个部分就 旱灾的警示问题做一系统介绍,请有关专家批评指正。 干旱的形成与危害 某段时期内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时称为干旱,干旱是我国影响区域 最广、发生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气象学上一般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 形成的气候现象。也是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水分 缺乏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干旱往往因久晴无雨、大风少雨或高温天气持续日数 而形成,其干旱程度与前期降水量、地下水位以及农作物生长发育时期等密切 相关。干旱的气象学概念分为两种情况,即干旱气候和干旱灾害。 一、干旱气候与干旱灾害 干旱气候是指蒸发量比降水量大得多的一种气候。干旱气候与特定的地理 环境和大气环流系统相联系。我国的干旱气候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内蒙古西 部和西藏北部。这里的自然景观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与干旱气候不同, 干旱灾害是指某一地理范围、在某一具体时段内的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显 著偏少,导致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因此,干旱 气候会在全国普遍发生。 而干旱灾害是在有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区,由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季节 变化,使降水量显著偏少,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农业生产 往往因受旱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造成巨大危害。据统计,近40年来全国农田 受旱灾面积平均每年达3亿亩以上,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60%;减产粮食数百 亿斤:其次是造成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近30年来由于降水量呈现减少 趋势,加上长期以来对地下水超采,水位逐年下降,沿海一些城市出现地面下 沉,海水倒灌现象。这 一切不仅已成为很多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条件, 严重 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会危及整个城市的安定。长期干旱还会使生 态环境恶化,诸如沙漠化、风蚀加剧等。 二、我国旱灾的发生和分布特点 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不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而且年 际变化很大,由此引起的干旱,除具有普遍性外,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 性。首先,全国各地以冬春旱或春旱发生的机会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尤其是 西北、华北地区有“十年九旱”之称;华南和西南地区亦高达50~60%;而最 严重的旱灾往往是冬春连旱,一般大旱之年都属冬春连旱的情况。其次,我国 干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东北地区由于降水比较稳定,干旱较少出现;黄

腾讯文库旱灾的威胁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