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次课堂上出现的“意外”
珍惜每一次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我看来,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对于师生而言,其实是个宝贵的体验,在追踪产生“意外”的原因时,可以考验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学生的观察、辨识、分析、思考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
“” 珍惜每一次课堂上出现的意外 “”“ 我看来,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对于师生而言,其实是个宝贵的体验,在追踪产生意 ” 外的原因时,可以考验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学生的观察、辨识、分析、思考能力,进而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记忆课堂知识。今年讲《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相关新课时, 学生上讲台自主配置稀盐酸,组装仪器进行相关实验,在将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意外 的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学生顿时就蒙了,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他们是知 道的,怎么回事?于是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剩下的大半节课留下来让他们破这个案子。 最初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是澄清石灰水变质了,我提醒大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 门自然科学,如果大家认为石灰水变质了,必须通过实验证明。怎样利用你们学过的知识解 —— 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们通过讨论决定用我们第一单元做过的实验证明即另取原瓶中的澄 清石灰水于烧杯中,请一位同学通过干净的喝牛奶的吸管向其中吹气,结果石灰水很快浑浊 了,猜测宣告错误。然后他们又翻阅课本,做了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再将其充分加 热的实验,结果现象又与课本不符,红色未完全褪去,这时才有同学回忆起来制取气体时反 应速率偏快,有同学貌似闻到了奇怪的气味,然后想到了刚才稀释盐酸的瓶口的白雾,最后 —— 锁定罪魁祸首配的盐酸浓度太大。最终,还是刚才那名同学重新用稀盐酸完成了实验, 现象符合预期。这个意外虽然打乱了我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是我觉得学生的收获是相当大的, 所有的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现象观察还有结论都由他们合作完成,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 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