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辞格中借代与借喻的辨析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修辞格中借代与借喻的辨析_基础教育论文 在初中修辞格式的教学中,借代和借喻既是常用的修辞格,也是易于混淆的修辞格。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_ 浅谈修辞格中借代与借喻的辨析基础教育论文 在初中修辞格式的教学中,借代和借喻既是常用的修辞格,也是 易于混淆的修辞格。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把二者混为一谈。但如能掌握各自的特点,并灵活 地运用它,会使你的文章更含蓄,更能表情达意。 现在笔者就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大家谈谈借代与借喻的区分。 首先,借代与借喻形成的基础不同。借代是借事物的相关性而形成的;借喻是甲事物与 乙事物之间有相似性而形成的。 “”“” 其次,借代与借喻的作用不同。借代的作用在代,借喻的作用在喻,用借来的 事物表示本体的时候是借喻,没有本体而作代称的是借代。 “”“ 例如:王安石《木末》诗中有两句说: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意思是缲 ()” 同缫成白雪一样的丝稠,桑叶又绿了;割完了黄云一样的麦子。稻苗正是青青的时候, “”“”“”“”“” 诗中的白雪和黄云作为喻体单独出现,在后面隐有白丝和麦子的本体;雪 “”“”“”“”“” 和云不是丝和麦的特色,因此是借喻而不是借代。而成语青黄不接中的青 “”“” 和黄是未成熟和已成熟庄稼的特色,它们后面没有隐去的本体,只是用青代替未成 “” 熟的庄稼,黄代替成熟的庄稼。所以是借代而不是借喻。 “” 再次,借代和借喻可用转换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借喻一般可以转换为甲像乙的表现 “” 形式:借代一般不能转换为甲像乙的表现形式: 例:①旌旗十万斩阎罗 “”“”“” 这里的旌旗本意是旗帜,而在课文中它是指代部队,在这里我们就不能把它转 “”“” 换成甲像乙,即旗帜像部队的形式,因此是借代。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 出话。 “”“”“”“”“” 这里的厚障壁是指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这里把隔膜比喻成厚障壁, “” 是想说明他们之间距离的遥远,我们可以换成这样的表现形式:隔膜像厚障壁,因此这 是一个借喻。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借代和借喻的结构形式及其修辞的作用。 一、结构形式 1. 借代。充当借代的词大都是名词,少数用形容词或数词,有时如用到词组,也是结构 很紧凑的词组。 例:①一间阴暗的小屋子里,坐着两位老爷,一东一西。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一个 ……“?” 是西装马褂问过他的姓名、年龄、籍贯之后,就又问道:你是木刻研究会的会员吗 ②今天我得了讯。三角眼要下你的手。 —— ③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谚语。 “”“”“”“ 例①中的马褂代穿马褂的人,西装代穿西装的人。例②中的三角眼代长着 ”“” 三角眼的人。例③中的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这几个借代格。从结构形式上看, 基本是用一个词充当的。 …… ④我看你们印出的很整齐的刊物,就不禁为你们捏一把汗,在众人面前,倘若有人 ? 造一个攻击你们的谣。说日本人出钱叫你们办报,你们能够洗涮得很清楚么 “” 捏一把汗是借代。代称窘迫着急,由动宾短语充当,这种借代,不是说一个事物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