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甘蔗发展史[修改版]
第一篇:海南甘蔗发展史海南史志,1992(3),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海南甘蔗发展史张运华海南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我国种植甘蔗的重点省份。海南岛植蔗业历史悠久。从汉至唐上千年,渔猎经济
第一篇:海南甘蔗发展史 19923 海南史志,(),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海南甘蔗发展史 张运华 海南甘蔗生产的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我国种植甘蔗的重点省份。海南岛植蔗业历史悠久。从汉至唐 上千年,渔猎经济仍居重要地位,农作物以甘薯为主,水稻次之,还种植甘蔗。东汉时,海南农民已经掌 握了甘蔗榨糖技术。隋唐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甘蔗的栽培很普遍。元代汪大渊著的《岛夷志略》一书就 “” 有酿蔗浆为酒的记载。以后随着闽人移居海南不断增多,海南种植甘蔗面积也不断扩大。到十七世纪初期, “ 甘蔗已成为海南主要农作物之一.明代末年,官家组织士兵屯田垦荒,广植甘蔗,自清康熙中叶至乾隆盛 ”19 世,海南政局稳定,甘蔗生产又进一步发展,制糖业兴起逐渐遍及全岛。世纪下叶起,随着国内形势变 化,本岛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刺激了甘蔗生产明显的发展。后来,由于帝国主义的经 济掠夺和战争破坏,蔗糖业冷落萧条。解放前夕,甘蔗种植面积不过几万亩,全省一问机制糖厂都没有, 45 只能生产少量土糖,产糖量仅.万吨。 蔗糖是人类生活必需的食品,除供人们直接食用外,它又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甘蔗加 工制糖的副产品是轻工、化工的原料,可以生产甲醇、乙醇、丙酮、甘油、赖氨酸、柠檬酸、味精、酵母 等。甘蔗渣既能造纸、造纤维板、提取人造纤维,又是营养丰富的饲料。 56 另外,海南岛甘蔗和制品货币回笼,每年可达.亿元,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因此,国家非 常重视在海南发展甘蔗生产。 40 海南岛解放后的年来,甘蔗生产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一、在迅速恢复中发展 为了迅速恢复、发展甘蔗生产,五十年代,海南农业部门贯彻了农业部、轻工部提出的按照国家计划 扩大糖蔗种值面积和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针。在此期间,海南农业部门采取了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 形式,推广先进技术及丰富经验。同时,制定了比较合理的收购价格政策,采取了必要的经济扶持措施, 如对主要甘蔗产区发放了肥料、种苗、粮食等无息贷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从而调动了 农民发展糖蔗生产的积极性。一九五三年春,经国家农业部确定,在崖县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甘蔗育种 场,开始了中国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工作。以后,还相继建立了甘蔗科学研究所、试验站,加强了甘蔗良 种选育工作,积极推广了台 1 糖 34290201—3 、印度等甘蔗良种。由于换用良种,甘蔗单产比原来提高%,糖分含量提高度。所有 1364 这些,有效地促进甘蔗生产的发展。据统计,一九五二到一九五四年糖蔗总产量达.万吨,比一九四 45914203 九年产量.万吨,增加.吨,增长.倍,大大超过解放前水平。 在三年恢复和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期间,海南尽管物质条件较差,抗灾能力很薄弱,但由于

![海南甘蔗发展史[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IGcWxuzQ1AOSw4R6xGjvH.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