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距离百年孤独评析
遥远的距离—《百年孤独》评析(3145s)有人说,百年孤独完美地描述了人类‘儿童状态’对于恐怖与无助的无意识,但是正如一个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所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的。作者把读者引入
遥远的距离—《百年孤独》评析(3145s) 有人说,百年孤独完美地描述了人类‘儿童状态’对于恐怖与无助的无意识, 但是正如一个推荐这本书的朋友所言,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 怕的。作者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 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 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马尔克斯那冷静沉着的笔调描绘出一个魔幻般的拉丁美洲, 刻画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独者们,让我在悒郁中又带着一点点讶异,同他们热 烈地交谈,慢慢感到幸运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怆和荒凉,在酷烈的悲剧力的撞击 下,灵魂战栗不已。 百年孤独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布恩蒂亚家族的孤独者们。孤独成了这个家 族的徽记,如同他们血液中固有的冒险、冲动、勇敢和不屈,还有遗传的高高的 颧骨,以及骨子里隐藏至深的乱伦渴望。它是对世界本体的一种凄凉的绝望,是 低贱的、卑微的,有一种浓灰色的压抑感,有一种惨淡的幽默。这是一种绝顶的 忧郁,无可逃遁甚至无法减轻。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 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逊;而哲学家既充实 自立又桀骜不逊。布恩蒂亚家族里的孤独者,正是对尼采这番话最好的诠释。 小说其实一直在交错两个主题:孤独和宿命。一方面,以乌苏娜为代表的 几个长寿的女人,代表一种神秘力量,一种历史的见证,一种家族的延续;另一 方面,以第三代阿卡迪奥为对称,第四代的孪生兄弟简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俩的 翻版,这象征着一种命运的轮回,一种注定无法改变的轮回。而这种烙自家族徽 记和生理本能的内驱力还鲜明地表现在这个家族人之间的乱伦冲动和伦理规范 的禁忌之间造成的紧张关系。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奥雷连诺上校,也在 数十年颠沛流离的战争生涯里留下十七个私生子;而第四代奥雷连诺第二更是将 这种情欲发泄到极至,并且神秘的引起了牲畜繁殖力的亢奋。到了最后,这种盲 目的本能冲动到第五代阿玛兰塔.乌苏娜和第六代小奥雷连诺身上彻底的无阻挡 的爆发出来,这种被压抑了几代的乱伦冲动如决堤的洪水淹没了家族的一切。当 长着猪尾巴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被一群蚂蚁围攻并被吃掉时,吉卜赛 人的手稿终于被破译出来了,手稿卷首的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 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 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 从地球上刮走,从此这个村镇就不复存在了。你被每一个情节震撼,但是你能隐 隐约约地清楚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已注定,似乎每个人都被一条线牵引着无法偏离 轨道。 马尔克斯自己在解释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独性时,曾认为“布恩蒂亚整个 家族都不懂得爱情,不通人道,这就是他们孤独和受挫的秘密。”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它的问世在拉美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 小说出版后很快被译成各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它的新颖的写作手法,一方面 能深深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又向读者提出了挑战,它被西方世界誉作“当代的 《堂吉诃德》”。 小说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惘困惑的神话世界,那里有古老的拉美文化心理与精 神意识的凝结,有哥伦比亚和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展现,有人类千百年生存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