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九下第24课《诗经》两首

《〈诗经〉二首》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掌握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会诗的内容,学习诗的表达技巧。4、学习并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

《〈诗经〉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诗经》,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掌握实词意义、虚词用法和文言句式。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领会诗的内容,学习诗的表达技巧。 4、学习并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学习方法 : 1、通过熟读成诵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2、体会赋、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 3、鉴赏人物形象,品味自己感兴趣的诗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学过了《诗经》里哪些诗歌?《关雎》、《蒹葭》。我国 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发展,从《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到现代的 新诗,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尤其难能可 贵的是它打开了我们祖先心灵的世界。 二、《诗经》简介: 第一部诗歌总集 (1)《诗经》是我国。包括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 《诗》《诗三百》 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也叫,汉代才 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 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就已广泛流传。当时士大夫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 自己___和愿望,叫做“赋诗言志”。孔子曾经这样极力赞美《诗经》:“《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又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可以培养想象能力, 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不 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经》来教育自己的__。 “风”、“雅”、“颂”“风”指“十五国风”, (2)《诗经》按乐曲分为三部分。 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是当时15个诸侯国的 (如郑风、卫风、邶风、魏风、唐风(晋)等) 诗歌作品。“雅” 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__”,——课文所选的两首诗作均出自“风”; 是宫廷乐曲歌辞“大雅”“小雅”正统音乐“颂” ,有和,它是一种,是宫廷乐曲歌辞;是 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内容以“风”和“小雅”为主,“大雅”和“颂”数量较少。 这些诗歌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无法了解风、雅 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 表现手法“赋”、“比”、“兴”“赋” (3)《诗经》的有三种。,就是“铺陈其事 即直接铺叙陈述“比”即比喻, 而直言之”,;,就是“以彼物比此物”,是《诗经》开创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修辞方法。,就是,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风土气息浓厚的重要原因。风、雅、颂、 赋、比、兴,合起来称为“六义”。 现实主义。 (4)《诗经》总的倾向是作品朴素自然的风格多方面反映了现实生活,表

腾讯文库人教语文九下第24课《诗经》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