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及发展潜力
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及发展潜力 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代表。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品种外其它菇类
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及发展潜 力 东北高寒地区的食用菌栽培是以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的黑木耳生产为其 代表。这一地区菇类产品除自给自足的平菇、榆黄蘑及小规模栽培外销的猴头菇等 品种外其它菇类栽培末形成规模(吉林长白山区的花菇栽培正在兴起)。经过实践探 索,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好,又有丰富的食用菌生产原料及其它地区不可替代的冷资源 利用等优势,不仅适宜黑木耳栽培还为中低温型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南 菇北移”进行反季节栽培食用菌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东北高寒地区食用菌产业开发的天然优势 东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主要表现在: 1、栽培食用菌的生态环境好 2007年8月,中国食用菌协会为伊春林区挂牌为中国原生态食用菌基地。国 际著名食用菌专家张寿橙先生讲“那里的原生态表现在空气、水、土壤这些与食用 菌割不断、买不来、做不起的自然资源上,如今要寻找这么一块净土,恐怕已非易 事”。 2、气候适宜反季节栽培食用菌 大多数食用菌属中低温型,每年5~9月高温季节,靠 自然温度栽培停止。东北高寒地区全年平均温度偏低,经过测试小兴安岭林区 全年月平均最高温度在22度左右。每年6月~8月是高温季节,上午10时~下午16 时气温有时可达30度以上,但这一时段昼夜温差大(10~15度左右),地下水温度仅 在5~7度之间。利用地下水降温和昼夜温差大的 气候特征,可反季节栽培二十几种中低温食用菌品种。实践证明高寒地区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