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AAA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
二十四节气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 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 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 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 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 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五天叫一候、三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七十二候二 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 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 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 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 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1] 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 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 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