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
国学经典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 称,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 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 刻、全面的了解,正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 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 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如 《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 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也有不 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 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还答应或鼓励 学生有不同的专长。在他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颜渊,闵子 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 夏”。(《论语?先进》)但孔子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还是倾向于培养“恭敬”, “温顺”的个性。 二、启发诱导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 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 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由此而 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 第1页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