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经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经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92年12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新时期的中俄关
3. 法国外交部长提出建立一个小规模试验厂,将为法国、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这四个国家所分割的 陕西省西安市经发高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莱茵河流域的煤铁资源合并起来,做到使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从而减轻法 260 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国对工业复兴的西德的担忧。为此他们签订了() A.《凡尔赛和约》B.《巴黎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D.《布雷顿森林协议》 1. 1992年12月,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标志两国关系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 参考答案: 利过渡。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之上,不结盟、不对 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 B A.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165“ 《新唐书》卷《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 B.终结了过时的冷战思维 ” 南。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C.有利于国际格局的平衡发展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确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参考答案: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 参考答案: 【详解】材料中指出新型大国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无疑是有利于“国际格 局的平衡发展”的,所以C项是正确的,A项“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 B 出;B项中的“冷战思维”与材料无关;D项“确立了……”说法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 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 2. 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 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 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 信的应是 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唐宋“野史笔记”兴 A.《史记》的记载B.民间的传说C.史家的学术观点D.秦简的记载 盛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 A.商品经济繁荣 D B.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6. 1908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 C.印刷术的发明 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 D.科举制的推行发展 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 参考答案: 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B.政治作用 D 得到增强 【详解】“野史”是“笔记”,写作者的目的并非出版发表,给其他人看,它与世俗文学的兴起,缘 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D.决定宰相 于市民读者群体的扩大不同,因此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无关,A项排除;专制统治整体呈加强趋势,政 政治命运 治环境宽松缺乏史实依据,B项排除;由于“野史笔记”不出版,与印刷术发明关系也不大,C项排 参考答案: 除;材料明确表示,“野史”的作者是文人学士与贫士寒儒,这些人哪里来的呢?科举促进了全民向 学风气的形成,但科举考试即使考了,也不一定能够做官,落选者及中举没能做官者的一部分,便成 B 7.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 为材料中的文人学士、贫士寒儒,这个阶层在科举制之前虽不能说不存在,但其队伍肯定与唐宋时是 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没法比的,所以,D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