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
很想歇下来干一些不太累的事情。一贯主张安贫乐道和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的孔子耐心地回答道,作为 2021-2022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三语文 君子要尽一切义务,即使是厌倦了,也要勉而为之。只有当像山峰一样、像大鼎一样的坟墓与自己相 测试题含解析 伴时,君子才可以享受安息。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这就是“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死亡,是人生的终点。走向那一站无非两种方式:快快乐乐地踱步,充满忧虑地攀缘。结局也只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两种:有的人活着仿佛死了,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是不是因为谁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终点,所以我 不求答案的叩问 们永远会在两者之间徘徊呢? 陈益 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 (选自《散文》,2013年第9期) 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 A.这么多年来“我”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母亲勤劳的秉性。 燎到了我的头发。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 B.“我”为母亲而写的散文《十八双鞋》,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生活,没有一点儿虚 的。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 构,完全是岁月与亲情的写实。 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 C.文中写到灯燎到“我”的头发而产生焦臭味的细节,主要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 秉性吧? D.母亲身上的多种优秀品质使得每一个认识母亲的人都很敬重她,包括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 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 5.“日本友人在信中对作者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母亲有哪些“可敬”之 鞋。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 处? 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 6.从行文思路来看,作者为什么要在结尾处发出“叩问”?虽然作者说“没有答案。不必求答 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她在 案。”但其实“答案”就在文中,请你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参考答案: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 4.C 人敬重。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 5.可敬之处:母亲的任劳任怨(勤劳)、温厚乐观、平凡朴素、担当起哺育四个子女的重任等 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 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 6.(1)作者通过最后的“叩问”总结全文,将母亲一生的辛劳和圣贤孔子勉励子贡的“生无所息” 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若干 联系起来,丰富文章内涵,升华文章主旨。(2)作者虽然说“我的叩问没有答案。不必求答案”, 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 其实作者的答案就隐含在文中,即人生应“充满忧虑地攀缘”。理由:母亲任劳任怨,辛劳一生;作 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 者自己“多年来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孔子教导子贡要“生无所息” 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是综合考查 过分地强调自我,仿佛是给自己设置了一具牢笼,人的一生都可能局促在这难以突破的牢笼里。 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概括,有结构的分析,有语言的品味,有主旨的体悟。C项,“主要 理智扰乱天真无邪的快乐,让人陷入无边的忧虑,最终却告诉我们行为的指归。正是在精神与肉体的 是为了突出那时生活的艰难”错,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时光漫漫似水。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 冲突间,我们品尝到了忧虑与痛苦的真实内涵。 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这令我明 可惜,往往很晚才懂。 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 当年,子贡对孔子诉苦说,自己一直在如此艰辛地奋斗,感到太累了,心里实在是畏难和厌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