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侧重文意的疏通性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核心突破二 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核心突破二 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联系教材,分类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姓氏称谓、礼仪习俗、衣食住行、行政区域、职官沿革、教育科举、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历法等。这里择其最常用的文化常识,辅

核心突破二 识记、理解古代文化知识 ——联系教材,分类识记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姓氏称谓、礼仪习俗、衣食住行、行政区域、职官沿革、 教育科举、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历法等。这里择其最常用的文化常识,辅以教材,作简要概 述。 一、姓名称谓 1.人称姓名 古人有名、字、号。名和字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 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白居易字乐天。字通常是 在20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名和字通常是由长辈取的,号则是自己取的。王侯将相、高级 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还有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 自称一般称名或号。自称名的,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陶潜自 号五柳先生,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用于介绍他人或替人作传也称名,如“柳敬亭者,扬之 泰州人”(《柳敬亭传》)。用于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则直呼其名,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 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 出于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通常称人字、号、谥号、斋号等。如称杜甫为杜子美 (称字),称苏轼为东坡居士(称号),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谥号),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称 斋名)等。 还可以用籍贯、官名等称呼别人,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籍贯),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称 官名),称贾谊为贾长沙(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以官地称)等。 有时还出现几种称呼合在一起的称谓。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 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又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书博鸡者 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2.谦称敬称

腾讯文库(全国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