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第7讲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INCLUDEPICTURE "E:\\王莎莎\\2023年\\一轮\\历史\\2023 大一轮 历史 新教材(部编版) 江苏专用\\教师word\\左括.TIF" \* M
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考点定位1.魏晋至隋唐儒学受到冲击、道教和佛教发展的原因。2.魏晋至隋唐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突出的原因、表现及影响。3.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影响。 主题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发展过程 项目 儒学 道教 佛教 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开始 魏晋南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 佛教盛行,吸收儒、道的 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北朝 “贵儒”和“尊道” 思想,渐趋本土化 有了新的发展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 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 隋唐 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 有很大发展,禅宗对后世 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儒 道教最受尊崇 影响最大 学复兴运动兴起 思维点拨正确认识从“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 (1)“三教合归儒”不是三教相互融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2)唐代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体 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 2.社会反应 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 原因 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反佛 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斗争 表现 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影响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儒学 原因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复兴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