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城北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城北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人民日报》评论部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
B、从司占杰故事中反思自己,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标注着转型时代的“心灵成 年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城北中学高三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0 长”。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C、市场经济时代,金钱与道德、物质与精神产生冲突,“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 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 l012 D、文章列举一些正面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11、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是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2分) 《人民日报》评论部 答: 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的中年男人,公共汽车 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12、“寻常的人生”有哪两个向度?文章提倡哪个向度?为什么?(4分) 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 答: 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 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 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答案: 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 10.C 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 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11. 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 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 李英强日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 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 “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 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 12. 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在微博上为寻亲 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根据第⑧段,作者的观点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并 10. 无“理性的经济人”的“现实选择”更值得肯定这一说法。本题任意扩大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的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 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 11. 文中第①段就明确了普通人作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②④⑤⑥段是把普通人具体化,第⑦段对 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 上述普通人作抽象与概括:“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 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 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把这句话进行简要概括即是答案。 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这种力量和赞美将支撑我们的一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 生长。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选自2012年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尘埃里的上帝 10、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凤凰 A、从陈贤妹、司占杰、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 源”。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一场车祸却夺去他的双腿,从此,他成天闷闷不乐,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