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人教版高伦强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特殊文言句式 (二)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融进作文
2019-2020年高二语文石钟山记教案 人教版 高伦强 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特殊文言句式 (二)学习古人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融进作文片段写作 教学重点:领悟文中包含的哲理意蕴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的记游散文风格多样,形式各异。 我们刚刚学过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它形似游记散文,但落脚于议论。它不像一般 游记,不重山川景物的描写,而重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采用叙议结合的写 法,通过具体记游来阐发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被称为古典记 游散文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但在思想内容上又各异其趣,在行文构思上又各呈其妙。今天, 我们重点学习苏轼的《石钟山记》。 二、请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一,弄清楚石钟山的地理位置 “” 三、学生朗读第一段,注意读音,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的句子有何特点?其他要讨论的文言语法现象。 问:用原文语句回答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 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幻灯打出 质疑 水搏论 扣石论) 四、关于石钟山的命名,无论是北魏郦道元的“水搏论”,还是唐代李渤的“扣石论”, 苏轼都持怀疑的态度,并提出了怀疑的依据。而且带着疑问,在送子赴任途经石钟山时,亲临 绝壁实地考察,他不拘成说,不畏险阻,泛舟绝壁之下,亲眼目睹了石钟山什么样的景象?, 亲耳聆听了什么样的声音?朗读第二段 阴森恐怖、惊心动魄的夜景 江水冲击石洞岩缝而发出的像钟一样的响声。 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是什么?注意“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特点(解 疑) 五、弄清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心中的疑团涣然冰释,作者用一个反问句“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来阐发一个什么道理? 强调实践,注重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评疑) 这一见解,给读者以丰富的教益和哲理的启迪,可谓水到渠成。大师质疑的精神和亲身实 践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可贵,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科学家大胆质疑的例子? 哥白尼勇敢地提出“日心说”。 还有布鲁诺捍卫哥白尼的学说。 师 :科学家质疑的例子很多很多,谁还能讲讲政治家大胆质疑的事例? 毛泽东不迷信陈独秀,在革命关键时刻坚持真理。 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提出改革开放。 小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他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思想都是一种科学思想。提出一个 观点远远要比证明一个观点更难,所以,质疑是一种很可贵的科学精神,我们在学习中同样要 培养这种质疑精神。 六、我是来自湖北的老师,我连续七年参加了湖北高考阅卷,而且阅的都是作文。大家知 道今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吗?(幻灯打出湖北高考作文题) 在阅卷中我见到了太多千篇一律的对做数学题要举一反三,对打架、上网、吸烟、喝酒要 三思而行;用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定位给阅卷教师叙述三顾茅庐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情节。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