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螳螂捕蝉》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螳螂捕蝉》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螳螂捕蝉》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 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 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 的重组。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 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 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 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 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 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 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 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 mdash;1 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落实解决:()默 ① 写四组词语(分别是:蝉 ②③ 悠闲自由自在;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 ④ 啄食;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最 ③ 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