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理论学习笔记(一)——语文辨识
一、对“语文”的解释1、“语言文字”说: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指口头言语,“文字”指书面言语。1962年,叶圣陶说过类似的话: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
一、对“语文”的解释 1、“语言文字”说: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指口头言语,“文 字”指书面言语。1962年,叶圣陶说过类似的话: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 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 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2、“语言文章”说:1950年出版的《初中语文》的编辑大意中说:说出来 是语言,写出来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 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国家出版总署编审局宋云彬等人) (其实在小学阶段没有比较介入太多文章的概念,个人比较认同小学阶段学 生的写作叫习作,并不是真正的写文章,而是练习写文章,因此其要求重在练习, 而不在于写成某种程度的文章。) 3、“语言文学”说:1978年,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讲, 可以有两个讲法,一种可以理解为语言和文字,也就是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另一种理解为语言和文学,那就不一样。 三种解释中,比较权威性的是“语言文字”说,根据以上三种说法得出的结 论: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语言、文字、文章、 文学的多元体系。口头言语能力是听和说,书面言语能力是读和写;读和写都要 借助与文字(汉字),而且包括文章学、文学的知识,所以说这些都是语文课程 的内容,也是“语文”两字的涵义。 二、对“语文”的辨识:“语”和“文”的结合 1、“语”即语言和言语 语言:在这个系统中, 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每个语言成分都是由声 ,缺一不可,也可以说语音和语义。 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结合而成 (理解:使用 言语:就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 语言的过程就是言语,是一种行为,理解为用语言进行表达。就是说和写) 运用同样语言的人,不一定会形成同样的言语。语言是一般的,交际的工具 或手段,言语则是个别的,交际过程的本身。我们学习某种语言,是掌握其语音、 词汇、语义、语法等知识及运用规律。我们练习言语,则是提高自己运用某种语 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可见,语文这门课程,要求我们既要向学生传授 (这种说法和以前双基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 语言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言语。 力比较接近。) 2、“文”即文字、文章与文学 专家学者对“语文”的解释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文”的理解。 (1)“语文”的“文”指文字,代表人物叶圣陶。 “文字”指书面语,即“记录语言的符号”。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不可能只 认识、书写几千个汉字,还要进行语文性阅读和文章性阅读,还要进行组词造句 的练习、写话与习作的训练,这个意义上使用“文字”的概念,指“文章的形式 或运用语言的技巧”,即平常说的“文从字顺”、“文字清通”。20世纪9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