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章,并完成1-3小题。散文的非对称原则 红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章,并完成1-3小题。 散文的非对称原则红孩 要谈非对称,首先要回答何为对称。所谓对称,原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 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飞机、蜻蜓的两翼,人体的四肢等。这 既是数学、物理上的专用词,也是哲学上的,譬如上下,左右、前后黑白、虚实等等。 文学创作有没有对称的关系呢?显然是有的。这种对称,反映在作家身上,主要是对作品 认识的程度,可以说是概念上的。有人说,散文无外乎叙事、议论、抒情三种,但也有人说, 谁规定这三种模式了,难道公文不算散文吗? 《新京报)曾刊发《江苏80后女法官“诗意判决书”走红》一文,大意是女法官因在一起 婚姻判决书中写出了“生活平淡,相辅相成。享受婚姻的快乐与承受生活的苦痛是人人必修 的功课”“人生如梦,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 轻言放弃”等感性文字而遭到质疑。到底判决书该不该出现这样的文字?我个人认为,这个判 决书是带有一定的非确定性的,它的非确定性是相对于传统固有的判决书模式而言的。但女 法官的感性文字并没有违背判决书文字确定性的要求,她的文字意义不是模糊的。因而这个 判决书是成立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篇独特而优秀的判决书。 近些年,文学界出现一个术语,叫“类型化写作”,指的是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的接近。 这种类型化我倒喜欢用“对称性写作”来形容,即许多人的文章在写作题材、表现手法上类 似,作品里有别的作家的影子。以散文来论,当某一类散文受到欢迎时,很快就有一大批的 跟随者、效仿者。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想极端否定向他人学习,我写散文学习过鲁迅和朱 自清,近些年也借鉴了孙犁的风格。但我们在继承前辈作家写作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 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艺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们有更多期待,即如何从高原 走向高峰。我觉得,当下的作家不缺少对称性的常规武器,缺的是非对称性的一剑封喉性的利 器,要获得这个利器,必须在向前人、他国管鉴的同时,学会思考,根据中国国情做出自己 的判新,放弃自我是不能过分提倡的。离开自己热悉的土地,你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利器。

腾讯文库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